谭嗣同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其诗词中充满少年豪情与壮志。以下是体现其意气风发的代表诗句及作品:
一、少年意气与壮志豪情
《望海潮·自题小影》 - 原文:
>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 > 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 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 > 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 解析:此词以“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开篇,展现其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格局,虽流露出对往事的追思,更显少年意气。
《潼关》 - 原文: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解析:18岁时的谭嗣同途经潼关,以“高云”“秋风”“马蹄声”等意象,描绘出潼关的雄浑气象,展现其少年时期的豪迈情怀。
二、视死如归的悲壮情怀
《狱中题壁》
原文:
>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解析:此诗为谭嗣同被囚禁时所作,表达了对变法失败的坦然接受,以及为理想献身的决绝信念,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三、家国情怀与改革理想
《赋》
原文:
> 灵地生梧,朝阳起凤。堂前擂鼓,敲来新岁之春;檐下张灯,照亮少年之梦。> 八股文中避俗,免教纸上空谈;白喉病里逃生,幸得天公之宠。> 高师严父,行洁才高;竹马青梅,情深义重。> 修铁路兼开矿山,替国家而奔走;建学堂而办湘报,为黎庶而疾呼。 - 解析:此赋融合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展现其作为维新派人士的担当与抱负。
总结
谭嗣同的诗词以少年意气为起点,贯穿壮志豪情与悲壮情怀,最终升华到家国情怀与改革理想。其代表作《望海潮·自题小影》《潼关》及《狱中题壁》等,至今仍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