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特性的划分可以从不同标准进行,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划分方式:
一、按功能与性能划分
功能性 - 满足用户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包括:
- 适合性(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 准确性(输出结果正确性)
- 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互能力)
- 功能依从性(符合行业标准)
- 子特性示例:保密安全性(数据访问控制)
非功能性
- 包括效率性、可靠性、易用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安全性等
- 具体子特性:
- 效率性(时间/资源利用率)
-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 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操作便捷性)
- 兼容性(硬件/软件环境适配性)
- 可维护性(代码可读性、模块化)
-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
- 安全性(抗抵赖性、数据保密性)
二、按国际标准划分(ISO/IEC 25010)
将软件质量属性分为 八大特性及 39个子特性,涵盖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核心领域
功能性: 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等 可靠性
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操作便捷性等
效率性:时间特性、资源利用率等
可维护性:可分析性、易修改性等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等
安全性:保密性、抗抵赖性等
兼容性:与其他系统交互能力
三、其他分类方式
管理角度:GB/T 16260.1将特性分为六大类: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
企业标准:部分企业可能采用自定义分类,如华为云的“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总结
软件质量特性需结合功能与非功能需求,实际评估中常采用 层次化模型(如ISO/IEC 25010)或 管理框架(如GB/T 16260)。测试过程中需针对具体子特性设计验证方案,以确保软件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