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的文言文清朝,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康熙《庭训格言》
内容:俭以成廉,侈以成贪。
解读:节俭成习惯,会使人廉洁;奢侈浪费,会使人贪婪。清代康熙皇帝认为,人生一世所能享用的衣、食、财产和俸禄等等,都是有限的。如果他注意节俭而不贪心,那就可以颐养天年而增福气,也可以使自己延长寿命。如果他是做官,节俭还可帮助他养成并保持廉洁的作风。如果为官者喜欢奢侈,追求物质享受,就会变得贪婪,去贪污受贿。
张伯行《禁馈送檄》
内容: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廉洁的重要性,表明只有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财富才是干净的,任何不义之财都不应该接受。
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内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为了国家的利益,无论生死都会勇往直前,不会因个人的祸福而有所退缩,体现了廉洁奉公的精神。
陈宏谋《寄杨清江锡绂书》
内容:欲端士习,先清仁习。
解读:想要端正士人的风气,首先要清除私欲和贪婪。
《朱子语类辑略》
内容: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竞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
解读:贪污的人认为廉洁的人是不对的,而追求超越的人则认为恬淡退让的人是不对的。这句话强调了廉洁和谦逊的重要性。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语录在清朝时期对廉洁的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弘扬和推崇,体现了古代文人士人格修养和为政理念。廉洁的思想和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重视,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