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官的名言警句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做官名言警句及其赏析:
“官职是国家底。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君臣知遇》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官职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指出官职是国家的,不应随意送人,体现了为官者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赏析: 这句话表明在国家有道时,担任官职并领取俸禄是正当的;而在国家无道时,仍做官并领取俸禄则是可耻的。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应有的道德担当和责任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赏析: 此句比喻过于清廉自守会使人难以接近,难以形成团队。它告诫官员在保持清廉的同时,也要懂得适度,以便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合作。“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司马错论伐蜀》
赏析: 这句话指出,在官场中争名夺利和在市场中争夺钱财都是不光彩的行为。它提醒官员应淡泊名利,专注于履行职责和服务民众。“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赏析: 子夏的这句话强调,做官的人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能力,然后才能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应有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提升的精神。“天下唯公足以服人。——《明史·王泷训列传》
赏析: 这句话表明,只有公正无私的官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服和支持。它强调了公正和廉洁在官员行为中的重要性。“上下司,势分统属,亦要情意流通。有地方公事,不妨面禀。——《官经》
赏析: 此句强调上下级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处理地方事务,体现了官员应有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诗《入京》
赏析: 于谦的这句话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官员应保持清廉自守,不贪图私利,以免引起百姓的非议。它成为后世官员的座右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赏析: 这句话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官员的职责是为民服务,如果不能履行职责,就不如回家种田。它强调了官员应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当官一任,造福一方”
赏析:
这句话强调官员在任职期间应努力为人民造福,体现了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对古代官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公务员和领导者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它们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基本准则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