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原诗内容与注释
原文: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注释:
“寰瀛”:指代天下。- “晶英”:指露水中的晶亮颗粒。
二、创作背景
时间:诗作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当时刘禹锡年少入仕,满怀壮志。- 背景:此诗为刘禹锡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赏月时所作,通过月色描写表达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三、艺术特色与赏析
意境营造:
诗以“天将今夜月”开篇,展现月色普照天下的宏大场景,隐喻自然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净化作用。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通过季节更迭强化这种澄明意境。
哲理思考: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体现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现象遵循客观规律。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则通过月宫意象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语言风格:
采用五言律诗形式,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如“暑退”对“秋澄”,“星辰”对“风露”。
四、历史地位
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该诗被《全唐诗》收录,是唐代咏月诗的代表作之一。
五、相关争议
部分文献提到另一首同名诗《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但根据刘禹锡生平及创作背景,前者《八月十五夜玩月》更具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