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四句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属于近体诗范畴。以下是关于它的综合说明:
一、基本定义
五言四句诗,简称“绝句”,由五言(每句五个字)和四句组成,合乎律诗规范(如平仄、押韵等要求)。其形式起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成熟于唐代,是古代诗歌的主要体裁之一。
二、代表作品与诗人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月夜思乡为主题,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通过空寂的山林景象,表现隐士的清幽生活。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壮阔的河山景色,抒发现代人胸怀。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草的循环生长,隐喻生命的顽强。
三、艺术特点
意境营造: 五言绝句常以简洁语言营造深远意境,如王维的山水诗以空灵笔触表现自然美。 抒情性
语言简练:四句二十字,需用极简词汇传递丰富内涵,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以“竹林寺”“钟声”等意象构建清幽氛围。
四、发展与影响
五言绝句在唐代达到巅峰,涌现大量名家作品,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宋代以后,虽逐渐被词、曲取代主流地位,但仍被视作古典诗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