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不释卷”的故事简写如下:
一、核心事件
吕蒙的转变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最初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平时不愿读书。孙权劝其学习《史记》《孙子兵法》等,吕蒙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
孙权的劝学
孙权以自身经历(光武帝刘秀虽为帝王仍手不释卷)和汉武帝刘彻(从行伍出身却勤奋学习)为例,激励吕蒙。吕蒙深受触动,决定发奋读书。
学习成果
吕蒙通过自学,迅速掌握兵法与战略,最终在219年成功夺取荆州,成为东吴名将。
二、历史背景
该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吴国为巩固江东基业,需提升将领的综合素质。
孙权通过劝学,不仅提升了吕蒙的军事能力,也展现了东吴对文治与武功并重的治国理念。
三、成语含义
字面: 手不离开书本,形容勤奋好学。 引申
(注:故事中孙权提到的“孟德”指曹操,但此处主要借光武帝和汉武帝的例子,与曹操无直接关联。)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