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成语
恼羞成怒 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常用于描述因尴尬或羞辱而失去理智的情绪爆发。
- 例:他因被揭穿谎言而恼羞成怒,当场摔门而去。
老羞成怒
形容长期受辱后积累的羞愧感最终引发愤怒,强调羞耻的积累效应。
- 例:她多次被同事误解,终于老羞成怒,爆发了长期压抑的情绪。
羞愤填膺
羞愧与愤怒交织充满胸膛,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或耻辱行为的强烈反感。
- 例:看到国家利益受损,他羞愤填膺,义愤填膺地发表演讲。
二、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恼羞变怒: 因羞愧到极点而发怒,与“恼羞成怒”近义。 下不了台
义愤填膺:侧重正义感引发的愤怒,但也可包含羞愧成分。
三、成语出处与用法
出处:
“恼羞成怒”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羞愤填膺”在《史记》等古籍中亦有记载。
用法:
以上成语均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
> 他因被诬陷而羞愤填膺,连夜撰写申诉信。
四、结构特点
这类成语多为四字固定搭配,如“怒发冲冠”(单独表达愤怒),“悲愤交加”(表达悲痛与愤怒)等,但羞耻与愤怒结合时更强调情绪的复合性。
通过以上成语及分析,可更精准地表达羞耻与愤怒交织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