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于善良的名言如下:
孟子
养心莫擅长寡欲: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削减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孔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灵敏,说话却当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是人的本性,遵循本性就是道,通过修道就是教育。
《左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比喻做好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做坏事就像山崩一样容易。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我听说忠诚和善良可以消除怨恨,而不是通过威吓来防止怨恨。
这些名言体现了儒家对善良的重视和推崇,强调了内心修养、诚信、宽容和勤劳等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