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五项管理规定”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从多个维度规范学校管理而制定的政策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作业管理
科学安排作业内容 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坚持分层设计作业,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校内安排适量巩固作业;
- 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需全批全改作业,及时反馈错误并面批讲解,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二、睡眠管理
规范作息时间
生放学时间为15:45,避免过早到校或延长在校时间。
保障充足睡眠
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规律作息习惯,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国家建议标准。
三、手机管理
严格带入校园
原则上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家长书面申请、班主任审批后方可带入。
课堂禁用电子设备
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特殊情况需通过正规渠道联系家长。
家校协同管理
家长需配合学校制定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共同培养健康上网习惯。
四、读物管理
严格审核推荐机制
选用的课外读物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坚持政治导向、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
绿色印刷与视力保护
优先选用绿色印刷材料,控制读物总量,适应学生视力发育需求。
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指导、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
五、体质管理
完善健康监测体系
定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建立“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机制,确保达标率。
强化体育课程实施
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升身体素质。
家校共同关注健康
家长需配合学校监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运动兴趣。
六、协同性与评价机制
统整性原则: 坚持“六育并举”,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协同管理机制。 目标与评价导向
以上五项管理通过制度规范、技术保障和家校合作,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