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

59

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来历与风俗可归纳如下:

一、来历

祭月起源

八月十五最早见于《周礼》,是古代“祭月节”的核心内容。早期人们通过祭月祈求丰收与自然和谐,这种仪式逐渐演变为固定节日。

时间命名

因处于秋季八月的中间,故称“中秋”;又因恰逢三秋之半,故有“仲秋节”“八月节”等别称。

帝王与民间习俗

据传古代帝王会在八月十五祭月,后演变为民间习俗。唐朝时已固定为节日,至宋朝盛行,明清时与春节齐名。

二、主要风俗

祭月与拜月

全家人会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红烛高燃,依次拜祭月亮。传说嫦娥奔月后,人们以此纪念她,并祈求团圆与平安。

吃月饼

月饼最初为祭月祭品,后与赏月结合,象征团圆。南宋已有记载,至明清成为必备习俗。

赏月与玩月

民间以赏月为中心,文人墨客常以诗词歌赋表达情感。宋代赏月活动普及,明清时形成民俗节日。

燃灯与猜灯谜

秋季燃灯习俗演变为“树中秋”或“竖中秋”,灯笼多系于竹竿或制成动物形状。猜灯谜成为民间娱乐活动。

团圆与感恩

除祭月,家人会团聚吃团圆饭,表达对亲情的思念。部分地区有供月习俗,如农村摆香炉、放月饼供月神。

三、文化内涵

中秋节融合了自然崇拜与人文情感,既表达对丰收的感激,也寄托对团圆的向往。其习俗演变反映了从“祭月”到“赏月”“团圆”的文化转型,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