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通过谐音达到双关或寓意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谐音古诗:
《杨柳枝》 -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烛-嘱,围棋-违期)
《竹枝》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
《子夜歌(其一)》 - 晋代乐府民歌
始欲识?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丝-思; 悟-误)
《无题》 -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
《金陵酒肆送别》 -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觞-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留)。
(留)
《谢公亭》 -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留)
《竹里馆》 - 唐王维
独坐幽(忧)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忧)
《山居秋暝》 -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暝-明)
这些谐音古诗不仅丰富了诗词的意境,还通过谐音增加了诗词的趣味性和深度。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