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
最著名的称号,源自其隐居隆中、潜藏待发的形象,意为潜伏的龙,象征其深藏不露的智慧与潜在力量。
伏龙
与“卧龙”并称,强调其如龙般潜伏的特质,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
孔明
字孔明,是他的本姓与字组合的称呼,体现其博学多才。
武乡侯
三国时期蜀汉所封侯爵,因其忠勇被追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
忠武侯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对诸葛亮的尊称,强调其忠诚与武勇。
武兴王
东晋政权为表彰其军事成就特追封的称号。
蜀相
杜甫《蜀相》诗中称其为“蜀相”,成为后世对蜀汉丞相的代称。
丞相
任蜀汉丞相期间所获官职,体现其政治地位。
军师
刘备三顾茅庐后,其角色定位逐渐转向军事顾问,故称“军师”。
相父
蜀汉后主刘禅尊称其为“相父”,表达对其辅佐后代的感激与敬仰。
诸葛村夫
诸葛亮隐居时被敌对势力称为“诸葛村夫”,反映其平民出身与超凡能力。
智圣
后世对其无与伦比智慧的赞誉,虽未直接使用,但常通过“睿智先生”等称号体现。
补充说明
以上称号涵盖历史封号、文学塑造及后世尊称,既有官方授予的“武乡侯”“蜀相”,也有民间根据其形象创造的“卧龙”“智圣”等。- 在《三国演义》中,“卧龙”和“凤雏”(庞统)并称“卧龙凤雏”,象征两位奇才的互补与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