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评价的填写需要遵循个性化、客观化、量化的原则,结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填写建议:
一、评价维度与内容
思想品德 参与党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
通过具体事例支撑评价,如组织班级活动、解决团队冲突等。
学业水平
包括学科成绩、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成果(如发表文章、获奖等)。
身心健康
身体素质(如体育特长、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如抗挫折能力)及生活习惯。
艺术素养
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兴趣及参与成果。
劳动与社会实践
参与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成果。
二、填写技巧
客观全面评价
避免单一维度评价,结合学业、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表现。
及时更新评价信息,反映学生最新发展。
注重细节与特长
详细描述学生在音乐、体育、艺术等领域的特长及成就。
量化表现,如获奖等级、活动时长等。
量化与质性结合
学业成绩用具体分数或等级表示,其他表现通过数据说明(如志愿服务小时数)。
采用“行为描述+结果反馈”的结构,如“组织班级卫生清洁,提升班级卫生标准”。
语言规范准确
使用“该生在……方面表现突出,具体事例:……”的模板。
避免模糊表述,如“表现良好”“积极参与”,应具体到行为细节。
三、注意事项
分省差异: 部分省份(如江苏)将评价分为7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需根据当地要求调整。 奖惩记录
自我提升:可增加“未来规划”部分,说明如何改进不足。
通过以上方法,既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为高校录取提供客观依据。建议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和数据支撑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