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老师的古诗和格言,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诗类
《新竹》- 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以新竹与老竹的关系比喻学生与教师的传承。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象征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酬问师》-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通过禅宗思想表达对教师启迪的感激。
《板书有感》- 佚名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以池塘流水比喻教师培育学生的过程。
《冰心》- 佚名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用玉壶和朱笔象征教师的纯洁与奉献。
二、格言类
韩愈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师说》)
- “圣人无常师。”(《师说》)
程颐
-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二程集》)
-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欧阳修
-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醉翁亭记》)
- “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吕不韦
-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氏春秋》)
其他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 “虚心竹有节,傲骨梅无花。”(郑燮《竹石》)
三、现代名言
罗振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王子停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些古诗和格言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教师在知识传承、品德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既有对师道尊严的尊崇,也有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