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表达交友的乐趣。该句出自《学而篇》第一条,原文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将朋友从远方来访视为人生一大乐事,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这种观点成为中国古代交友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 其他相关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与实践的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达宽容待人的修养)
总结:孔子的这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交友的真谛:不仅在于物质层面的交流,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共鸣与相互成就。这种思想对后世交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