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避免空想或死记硬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理解,体现孔子的教育理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倡导向他人学习长处,改掉短处,体现谦逊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核心伦理原则,强调换位思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描绘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差异,倡导心胸宽广。
仁者爱人,义者行道
道德修养的核心,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
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的本质在于和谐,体现孔子的中庸思想。
知耻近乎勇
勇气在于知耻而后勇,强调道德自觉。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基本家庭伦理规范,被列为“圣裔”行为准则。
慎独是修身之本
独处时保持谨慎,是道德自律的关键。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自我提升。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关注他人需求而非仅求认可,体现孔子的仁爱精神。
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
通过平衡达到和谐境界,是处世哲学的核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强调实践与乐趣,主张知行合一。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修养有度,避免过度彰显。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通过教育实现自我完善,体现孔子的教化思想。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以礼待人,保持谦逊态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原则:激发兴趣而非强制灌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激励珍惜当下。
这些家训凝聚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与伦理观,至今仍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