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重复性:
软件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且运行结果一致。
可修改性:
软件可以进行修改和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
可复用性:
软件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被重复利用。
可移植性:
软件可以被移植到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平台上运行。
可靠性:
软件应具有高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正确地执行计算任务。
抽象性:
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无机械磨损:
软件在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需要多次修改与维护。
依赖性:
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常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制约,对计算机系统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复杂性:
软件本身是复杂的,可能来自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或程序逻辑结构的复杂性。
成本高昂:
软件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无形性:
软件是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其功能、特性、和质量。
渗透脑力劳动:
软件的开发凝聚了人们的大量脑力劳动,体现了知识、实践经验和人类的智慧。
长期维护:
软件需要长期维护,随着社会及技术的变化,需要对既有软件进行修改维护。
可测试性:
软件的可测试性用来表示测试及验证软件的难易程度。
可用性:
软件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的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程度。
兼容性:
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一致性:
软件服从与可移植性有关的标准或约定的程度。
成熟性:
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维持其性能水平有关的一组属性。
容错性:
软件在出现故障时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能力。
易恢复性:
软件在出现故障后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效率:
软件在规定条件下,性能水平和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
易分析性:
软件能够被软件维护人员分析的程度。
易修改性:
软件能够被软件维护人员修改的方便程度。
稳定性: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的能力。
可测试性:
软件能够被测试的程度。
零边际成本、收益递增、共享性:
软件产品具有零边际成本、收益递增和共享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软件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依据,对于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