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关键指标是评估软件性能、稳定性和质量的核心参数,涵盖多个维度。以下是主要分类及对应指标:
一、性能核心指标
响应时间 - 定义:用户操作时间与系统响应时间的差值,反映系统反应灵敏度。 - 计算公式:响应时间 = 用户操作时间 / 系统响应时间
- 优化目标:尽量缩短至3秒以下。
吞吐量
- 定义: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或请求数量,体现系统承载能力。 - 常用单位:TPS(每秒事务数)
- 优化目标:电商系统需达到1000-2000 TPS以上。
并发用户数
- 定义:同时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测试系统抗压能力。 - 优化目标:支持1000-5000并发用户。
二、资源利用指标
CPU使用率
- 定义:用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建议不超过85%。 - 优化目标:保持动态平衡,避免长时间高负载。
内存利用率
- 定义:已用内存与总内存的比例,建议空闲内存不低于10%,总使用率不超过85%。 - 优化目标:减少内存泄漏,提升运行效率。
磁盘I/O与网络带宽
- 磁盘I/O:读写操作占用时间百分比,需平衡读写负载。 - 网络带宽:单位时间传输数据量(如Bytes/sec),瓶颈时需优化传输协议。
三、稳定性与可靠性指标
错误率
- 定义:系统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的概率,需低于0.1%。 - 优化目标:通过代码审查和测试减少异常情况。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定义:系统连续运行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通常要求≥5000小时。 - 优化目标:通过冗余设计和定期维护延长MTBF。
事务成功率
- 定义:成功处理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需≥99.9%。 - 优化目标:减少事务失败场景,提升系统稳定性。
四、扩展性与维护指标
可扩展性
- 体现:系统适应业务增长的能力,需支持模块化设计。 - 优化目标:通过微服务架构降低耦合度。
代码复杂度
- 指标:圈复杂度、代码行数(SLOC),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圈复杂度≤4)。 - 优化目标:简化逻辑,提升可维护性。
维护成本
- 体现:修复缺陷、更新功能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 优化目标:通过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降低维护成本。
五、其他关键指标
安全性指标: 包括漏洞数量、数据加密强度等。- 可用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