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分析是软件开发的核心阶段,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对软件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其核心任务是通过系统分析明确用户需求、评估技术可行性,并形成系统设计依据。具体分析方法可分为以下内容:
一、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结构化分析 - 对象模型:
通过实体-关系(ER)图、类图等图形化工具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与对象关系。
- 数据流图(DFD):采用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展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与处理过程,分为变换型(事务型)和事务型两种类型。
- 处理说明与数据字典:定义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参数及数据结构。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 用例图:
描述系统功能与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 业务流程图:展示业务操作流程与系统响应逻辑。
- 类设计:定义类的属性、方法及类间关系,明确系统对外提供的服务。
需求分析 - 功能需求:
明确系统需实现的具体功能,如用户管理、数据处理等。
- 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安全性、兼容性等约束条件。
- 需求规格说明书:以文档形式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作为后续设计的依据。
二、关键分析步骤
问题定义与目标明确 - 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需求,明确系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目标。
可行性研究
- 经济可行性: 评估系统开发成本与收益,确定投资回报周期。 - 技术可行性
- 运行与法律可行性:验证系统运行模式及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
系统建模与设计 - 根据需求构建数据流图、ER图等模型,设计系统架构与模块接口。
- 采用层次图、HIPO图等工具描述模块调用关系。
成本效益分析
- 估算系统开发、维护及运营成本,预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分析工具与技术
UML工具: 如Rational Rose、Visio等,支持建模与文档生成。 数据库设计工具
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管理代码变更与协作开发。
四、注意事项
避免将“软件”等同于“程序”,需关注系统整体架构与质量。
大型项目建议采用迭代式分析方法,降低风险。
分析结果需通过评审与用户验证,确保符合实际需求。
通过以上方法与步骤,系统分析师能够全面把握软件系统的本质,为后续设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