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不相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齐国与楚国相隔遥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现多用于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或毫不相干。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本义 指齐楚两地距离遥远,马牛走失不会相互干扰。例如《左传·僖公四年》中楚王以此语回应齐国无端伐楚的指责。
引申含义
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常用于形容两个事件、话题或人毫无逻辑联系。
二、用法特点
句法功能: 多作宾语、定语或补语,例如“这件事与国家大事风马牛不相及”。 近义词
反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三、典型出处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原指齐国与楚国地理隔绝,后泛指事物无关紧要。
四、扩展应用
婚恋观:部分解释认为牛马年出生者婚配较好,尤其是生肖相同者。
历史典故:齐桓公伐楚时楚人以“风马牛不相及”自谦,后成为成语。
注意:常见误写为“牛马不及”,实际应为“风马牛不相及”,后者是正确写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