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重点批判的封建孝道典型,他通过自身阅读体验,对其中部分故事进行了深刻反思。以下是略写的主要故事及分析:
一、重点批判的故事
老莱娱亲
老莱子七十岁装作婴儿,穿五彩衣、学婴儿啼哭,以博父母欢心。鲁迅批判这种行为将孝道物化为表演,忽视真实情感,称“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
郭巨埋儿
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养母亲,欲埋子以充饥,后得黄金赡养母子。鲁迅指出这种极端行为“以不孝称孝”,反映了封建孝道对生命的漠视。
二、其他相关故事
卧冰求鲤(王祥):为继母求鲤,冰融现鲤,体现传统孝道。但鲁迅未详细描写,因其与老莱娱亲类似,均被批判形式化。
闻雷泣墓(王裒):因母亲怕雷,王裒葬母于山林,每遇雷声便祭拜。此故事被鲁迅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但未在《朝花夕拾》中详述。
三、创作背景与意义
鲁迅通过《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批判“肉麻当作有趣”的社会风气,同时抨击当时反对白话文、维护复古的文化倾向。他主张孝道应基于真实情感,而非形式主义,强调“愚孝”与“真孝”的区别。
总结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批判集中在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封建孝道对人性与生命的压抑,体现了其反传统、倡人性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