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是诸葛亮在《诫外生甥书》中提出的重要教诲,其核心含义是 人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并通过持续努力将这种理想内化为精神支柱。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词义解析
“志”的含义 指个人的理想、志向或抱负,是驱动人前行的内在动力。
“存”的含义
表示“怀抱”“存留”,强调将志向深植于心,使之成为行为的准则。
二、整体含义
整句话强调人应超越狭隘的功利追求,以高尚远大的理想为根基,通过自我修养实现精神升华。这种理想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磨砺,更是对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担当。
三、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外甥庞涣的家书《诫外生甥书》,目的是劝勉他修身养性、立志为官。庞涣后来成为郡太守,其成就被诸葛亮视为“志当存高远”的典范。
四、相关延伸
与《诫子书》的关联
《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被引为座右铭,与“志当存高远”共同构成诸葛亮思想体系的核心。前者强调心境的澄明对志向的启迪,后者则侧重理想的高度对行为的引领。
历史影响
该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激励士气的经典语,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如北洋水师旗舰“致远”号的命名即源于此。
总结:
“志当存高远”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座右铭,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