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里鹅毛一片心”的典故,综合相关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核心典故来源
缅伯高送鹅毛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为表尊崇,派遣使者缅伯高向唐太宗进贡一只大白天鹅。缅伯高途经沔阳湖时,因怜爱天鹅将其放入水中,天鹅飞走后仅留几根羽毛。缅伯高携带羽毛进京述职,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为喻,向唐太宗说明情况。唐太宗被其忠诚与智慧感动,不仅未责怪,反而赏赐缅伯高。
诗意升华
缅伯高在诗中补充道:“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一表述将送礼的微薄与情谊的深厚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二、衍生含义与用法
情感表达: 比喻礼物虽轻,但蕴含深厚情谊,常用于表达朋友间或国家间的心意。 文化象征
三、相关文学引用
宋代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虽未直接提及缅伯高,但延续了“鹅毛”象征情谊的文化内涵。
综上,“千里鹅毛一片心”并非独立典故,而是以“千里送鹅毛”为核心,通过缅伯高的行为与诗作,升华出表达深情厚谊的文化意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