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爱国尽孝的古文如下:
《格言联璧》 原文: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解释: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顺的是子女。
《格言联璧》 原文: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解释:父母亲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继承;父母亲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礼记》 原文:
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解释: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游子吟》【唐】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释: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宋·文天祥《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原文: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解释: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唐·韦应物《送杨氏女》 原文: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解释: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原文: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解释:百善之中,孝顺是排在首位的;万恶之中,淫乱是排在首位的。常存孝顺之心,则天下没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一旦起了邪淫的念头,则生平没有什么事情不想去做。
孟子 原文: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解释:孝子的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
《吕氏春秋》 原文: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解释:贤能和不肖的人不能不区分,但命运不能改变,美丑不能更换。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和忠诚的重要性。
庄子 原文: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解释:孝顺的子女不奉承父母,忠诚的臣子不奉承君主,这是臣子最荣耀的行为。
《孝经》 原文:
事亲行孝,君子之务。
解释:孝顺父母是君子应尽的责任。
《孝经》 原文:
孝为百行之先。
解释:孝顺是各种美德中排在首位的。
《孝经》 原文: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解释:所以人不仅仅要爱自己的父母,也要爱别人的父母;不仅仅要爱自己的孩子,也要爱别人的孩子。
《孟子》 原文:
人之所以为人者,父母也。
解释: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父母。
《孝经》 原文: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解释:孝顺的子女赡养父母,要使他们心情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