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古诗,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经典名篇
《悯农》(李绅) -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解析:通过农民劳作的艰辛,强调粮食的珍贵,劝诫人们珍惜食物。
《咏史》(李商隐) -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 解析:以历史兴衰为鉴,指出国家兴盛源于勤俭,衰败多因奢侈。
《劝学》(颜真卿) -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解析:虽未直接提及节约,但倡导勤奋努力,隐含珍惜时间与资源的理念。
二、其他相关作品
白居易《为薪常息》:
>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强调丰收之年仍需节俭,体现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王仲祺《充饥》:
> 粮食不足时方思节俭,丰收后却易浪费,讽刺人性贪婪
于谦《咏煤炭》: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以煤炭喻指民生,强调劳动成果应惠及大众)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此物何足道,但愿长保持。 (倡导保持本心,反对虚荣浪费)
三、名言警句补充
司马光《训俭示康》: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格尔: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既有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尊重,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