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的古诗词,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传统祭祀主题类
1. 《中元日斋中作》朱曰藩(明代):通过空斋独卧、雨冥冥的意象,表达对亡魂的追思与超度亡灵的虔诚。
2. 《中元夜寄道侣》陆龟蒙(唐代):以孤枕难眠、燕传书的寂寥,抒发中元夜思念道侣的幽思。
3. 《中元节有感》王凯泰(清代):道场普渡幽魂,却见人间肉山酒海,形成冷暖对比。
二、自然意象类
1. 《中元雨中呈子晋》朱熹(宋代):通过“大火空西流”“绿梧无声露光滑”的秋日景象,烘托中元雨夜的孤寂。
2. 《中元夜百花洲作》范仲淹(北宋):以“万树凉生霜气清”开篇,展现中元夜清凉气候与放灯习俗的交融。
三、历史追思类
1.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李之世(清代):通过悼亡女之词,体现中元节作为“盂兰盆节”的佛教文化内涵。
2. 《中元作》陈维崧(清代):以亡女为题材,展现中元节对逝者的追思与慰藉。
四、时令特色类
1. 《中元夜》李郢(唐代):描绘江南水寺中元夜的月色与红烛,体现地域文化差异。
注:需注意《中元夜百花洲作》为北宋范仲淹所作,虽未直接提及鬼节,但常被用于中元节赏析。
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元节作为祭祀、追思与自然交融的节日特征,可结合具体场景体会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