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婉约派代表作
李清照《醉花阴》:
“人比黄花瘦。”以黄花自喻,表达思念之深,瘦弱形象凸显孤寂感。
孟浩然《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异乡过节的孤独感被放大,凸显漂泊无依的愁绪。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直白表达难舍之情。
二、豪放派与悲怆之作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自然险阻比喻人生困境,隐含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反差手法揭示青春期的苦闷。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边塞孤寂与思乡之情的矛盾,烘托凄凉心境。
三、婉约婉约与豪放结合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虽然整体意境旷达,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隐含人生无常的怅惘。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物喻情的经典句,成为婉约词的代表。
四、其他经典名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含哲理,但隐含生命轮回的悲怆感。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以物寄情,表达对逝去情感的追思。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低落心境,既有个体生命的孤独与哀愁,也包含时代背景下的集体心境投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