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哀鸿遍野”的意思,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哀鸣的大雁遍布原野。
引申含义:比喻啼饥号寒、流离失所的灾民遍布各地,常与天灾人祸(如战争、饥荒)相关联。
二、出处与背景
典故来源: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中的诗句“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原指大雁因失群或迁徙而悲鸣。
历史典故:西周时期,周厉王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引发民众反抗,传说当时“哀鸿遍野”。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饿殍遍野(侧重饿死)
疮痍满目(侧重战乱破坏)
民不聊生(强调生活困苦)
反义词: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
丰衣足食(物质充裕)
四、用法与感情色彩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分句,常用于描述灾难场景(如“战乱哀鸿遍野”“饥荒哀鸿遍野”)。
感情色彩:贬义,带有对灾民苦难的同情。
五、补充说明
结构解析:成语由“哀鸿”(悲鸣大雁)、“遍野”(遍布原野)组成,通过自然现象比喻社会现象,具有象征意义。
综上,“哀鸿遍野”通过鸿雁的哀鸣意象,浓缩了古代文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成为汉语表达灾难场景的经典范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