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踽踽独行”的诗句,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原诗出处
“踽踽独行”出自《诗经·唐风·杕杜》,原句为:
> 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二、诗句含义
字面:孤独地独自行走,形容非常孤寂的状态。
引申:常被用来比喻独立自主的人格,或形容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姿态。
三、相关文化背景
《诗经》地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唐风》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风貌。
其他相关成语:
如“茕茕孑立”(出自《陈情表》)也表达孤独感,但侧重无依无靠的境遇。
四、后世引用示例
宋代张孝祥《祭程伊川文》:
> 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迂也
王安石《登飞来峰》: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虽未直接用“踽踽独行”,但体现独立品格)
五、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将“踽踽独行”归为王之涣《登鹳雀楼》(实际应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句),这可能是对诗句的混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