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英咀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原指口中含着花朵细细咀嚼,比喻细细品味或体味美好事物。 - 引申义:常用于形容对诗文、艺术作品或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欣赏,通过反复琢磨吸收其精华部分。
核心要素 - “英”:
指文章、诗词中的优美词句或深刻内涵。 - “华”:代表这些词句所蕴含的精华或价值。 - “咀”:细嚼,引申为仔细体味或消化吸收。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原指沉浸在书海中,细细品味典籍的精华,后泛指深入钻研学问的态度。
三、用法与近反义词
用法 - 可作谓语、定语,例如:
- 他读诗总爱“含英咀华”,常被赞为文学鉴赏家。 -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语言精妙,值得读者“含英咀华”。。 - 近义词:含菁咀华(如“文章含英咀华,意味深长”)。 - 反义词:不求甚解(如“他读书浮于表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如“学习需细嚼慢咽,而非生吞活剥”)。
四、示例
文学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常以“含英咀华”形容对其书法与文字美感的研习。- 学习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需“含英咀华”,从古籍中提炼出智慧结晶。
总结
“舍英咀华”通过生动的比喻,强调对文化瑰宝的精细品鉴与内在价值的挖掘,既可用于评价文学素养,也可喻指对知识的深度吸收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