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是主要庆祝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以下是端午节手抄报的核心内容整理:
一、节日时间与别称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别称: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二、历史渊源
屈原传说 楚国大夫屈原因忠言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投汨罗江自尽。百姓划船打捞遗体,投粽、洒雄黄酒以驱邪,逐渐形成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其他纪念对象
东吴地区纪念伍子胥,吴越族有龙舟竞渡的图腾祭祀习俗,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三、核心民俗
吃粽子
用楝树叶包米外缠彩丝,象征驱邪避灾。最早形式为“筒粽”,后发展为三角粽、四角粽等。
赛龙舟
源自打捞屈原的传说,现成为团队协作与竞技的象征,多在江河湖泊举行。
挂菖蒲与艾叶
湘南地区有驱蚊习俗,认为可驱疟疾。端午时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形成独特景观。
四、文化内涵
爱国精神: 屈原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成为民族精神象征。 文学遗产
五、扩展内容(可选)
历史演变: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如吴越以龙舟祭祀为主,中原以屈原纪念为核心。
现代习俗:包粽子、赛龙舟已发展为全民参与的活动,形式多样。
通过以上内容,可全面展现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民俗特色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