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幸福感,古诗中常以桃李、春蚕、蜡烛等意象表达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与成就。以下是相关诗句的整理:
一、以桃李喻指学生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赞颂裴令公学生遍布天下,无需再种花饰门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佚名《师说》,虽未直接用诗句形式出现,但常被引申为教育事业的长期价值,隐含教师培育人才的幸福感。
二、以春蚕、蜡烛喻指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比喻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以落花化作春泥滋养新生的意象,表达教师培育后代的欣慰。
三、其他相关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通过竹子生长规律,隐喻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强调师生情谊的深远影响。
这些诗句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哲理,展现了教师在知识传承与人格塑造中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其职业幸福感的多个维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