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59

《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如下:

一、原文注释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夏历七月大火星(心宿二)向西落,九月妇女开始缝制寒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冬至后第一个月开始耕种,二月初寒风凛冽。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没有粗布衣服无法度过寒冬。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三月开始除草,四月初涉田间劳作。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丈夫与妻子一起送饭到田间地头,田官见状高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重复)

冬去春来,农事循环往复。

二、章节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冬耕与准备

记述从冬寒到春耕的转变,如“一之日觱发”(十一月)到“四之日举趾”(二月)的农事活动。

第二章:妇女蚕桑

重点描写女性在蚕桑中的角色,如“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三月)和“七月鸣鵙,八月载绩”(七月)。

第三章:布帛衣料制作

反映纺织工艺,如“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七月)。

第四章:狩猎与野兽获取

记录打猎活动,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五月)。

第五章:年终筹备

描写收获后的整理工作,如“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九月)。

第六章:果蔬采藏与酿酒

记录采茶、制酒等生活技能,如“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六月)。

第七章:修缮与祭祀

为过冬做准备,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七月)。

第八章:年终宴饮

农闲时举酒庆祝,如“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九月)。

三、艺术特色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

以月为线索,穿插农事活动与生活场景,形成动态的时间流。

物候与人事的关联

通过自然现象(如“七月流火”)预测农时,体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人物群像的刻画

包含农夫、妇子、贵族等多元角色,展现西周社会结构。

四、历史价值

作为西周早期农业社会的记录,《七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还蕴含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生活智慧,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