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习俗类
1.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描绘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历史传承)
2. 《小重山·端午》(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通过节日习俗展现屈原精神)
二、屈原纪念类
3.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直接点明端午与屈原的关联)
4. 《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以景寄情,表达对屈原的追思)
三、节日情怀类
5.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描写端午受赐衣物的荣耀感)
6. 《端午感兴》(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借端午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四、其他经典
《竞渡歌》(唐·张建封):描绘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展现节日活力
《午日观竞渡》(边贡):以江龙、雷鼓等意象表现竞渡的磅礴气势
建议教学时可配合插图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先从押韵和重复的诗句入手,再引导理解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