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中的歇后语,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和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物特征类
唐僧 - 慈悲为怀(心胸)
- 一本正经(念佛经)
- 不识好坏人(眼睛)
孙悟空
- 无法无天(花果山)
-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 目中无人(照镜子)
猪八戒
- 懒惰贪吃(背媳妇、吃人参果)
- 里外不是人(照镜子、进女儿国)
- 自相矛盾(充英雄)
沙僧
- 沉稳可靠(师徒四人中最低调)
二、动物行为类
猴子
-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 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 猴子吃辣椒——红了眼
白骨精
- 奇怪声音——怪腔怪调
- 虚情假意——送饭
狗子
- 狗子爬树——拿手好戏
三、情节事件类
取经途中的经典事件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各显神通
-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 唐僧被妖怪抓走——苦头在后(猴头)
特殊场景
- 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 猴子扫地——只顾眼前
四、谐音与双关类
猪八戒
- 戴花——越多越丑
- 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林冲
- 拨草寻蛇——枉法(谐音“林冲”)
其他经典歇后语
林冲: 拔草寻蛇——枉法 杨修
诸葛亮:空城计——兵来将挡
以上分类综合了《西游记》中人物性格、动物行为及关键情节,涵盖歇后语的主要表现形式。若需具体某一类详细解释,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