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ī xiè qiān lǐ。这个成语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可以用来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还可以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成语出处
唐代诗人李白的《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宋代陈亮的《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成语用法
作谓语:例如:“他的文章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作定语:例如:“这场大雨使得河流一泻千里。”
作宾语:例如:“他的思绪如江水一泻千里。”
成语近义词
一日千里
一落千丈
一蹶不振
每况愈下
成语反义词
停滞不前
缓慢发展
成语示例
自然景观:
金沙江穿行在川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狭窄,水势汹涌,犹如一泻千里。
文学作品:
《怒吼吧黄河》一曲,描写中国人民因五千年的苦难而怒吼,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价格变动:
近期股市行情急转直下,股价一泻千里,投资者损失惨重。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一泻千里”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江河奔流的壮观景象,还广泛应用于形容文笔、乐曲的气势以及价格的大幅波动等多种场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