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思不磕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都有谁?

59

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共有23位,其中16位是首批获得者,7位是追授对象。以下是具体名单及主要贡献:

一、首批获得者(16位)

于敏

- 职称:氢弹之父,中国“氢弹之父”

- 主要贡献:突破氢弹原理,领导中国自主研制氢弹。

王大珩

- 职称:中国光学之父

- 主要贡献:创立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研制中国首台激光器。

王希季

- 职称: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

- 主要贡献:主持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系列设计。

朱光亚

- 职称:核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中国首枚原子弹技术总负责人。

孙家栋

- 职称:航天技术专家

- 主要贡献:中国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任新民

- 职称:航天发动机专家

- 主要贡献: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

吴自良

- 职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

- 主要贡献:研制中国首颗人造卫星材料。

陈芳允

- 职称:无线电电子学家

- 主要贡献:中国卫星测量与控制技术奠基人。

陈能宽

- 职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

- 主要贡献:核武器材料研发与工程化。

杨嘉墀

- 职称:数学家与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弹道力学与爆炸力学理论创新。

周光召

- 职称:理论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中科院力学与数学领域奠基人。

二、追授对象(7位)

邓稼先

- 职称:核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中国核武器研制总设计师,被誉为“两弹元勋”。

钱三强

- 职称:原子核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中国原子能事业奠基人,组织领导“两弹一星”研发。

赵九章

- 职称:地球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人造卫星技术倡导者与奠基人。

屠守锷

- 职称:军事科学家

- 主要贡献:中国早期导弹技术专家。

黄纬禄

- 职称:控制论专家

- 主要贡献:导弹制导系统研发。

彭桓武

- 职称:理论物理学家

- 主要贡献:参与氢弹研制,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

郭永怀

- 职称:空气动力学家

- 主要贡献:力学与航空事业奠基人。

补充说明

时间节点: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表彰决定,授予首批16位科学家功勋奖章,追授7位先烈。

荣誉意义:该奖项旨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表彰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媒体报道及官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