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怀念已故父母的古诗,可归纳为以下几类,涵盖不同场景与情感表达:
一、悼亡诗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以寒食节祭扫亡亲为背景,抒发生死离别的悲痛。
《清明节》
白居易
人在清明远故土,巴陵湘水共凄楚。天公有泪满瑶池,化作飘飘万里雨。 通过清明节的意象,表达对故土和亲情的无限思念。
《祭母》
钱起
柏翠风缓天碧蓝,心灰神淡意黯然。三七将至泪难止,泣问慈母今可安?
以祭母场景展现子女对亡母的追思与悲痛。
二、思亲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经典之作,以母爱为喻,表达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愧疚。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描绘临别场景,抒发子女对年迈父母的无奈与悲痛。
《忆父二首》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通过书信断绝的意象,表达对远方父亲的思念与牵挂。
三、悼亡与思亲结合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千年孤坟,无处话凄凉。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既有对亡父的追思,又隐含对亡母的愧疚,情感深沉。
《重过阊门万事非》
陆游
旧居虽在,人事已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通过故居重游的感慨,表达对双亲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哀思。
四、其他经典
《乌夜号》(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以悲鸟啼血反衬生离死别的痛苦。
《送母回乡》(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以病母归乡的紧迫感,展现对母爱的珍视。
以上诗作均围绕悼亡与思亲展开,通过不同场景与意象,传递人类共通的亲情纽带与生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