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六则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六句话,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后要时常温习,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有朋自远方来:以同窗相聚为乐,体现对人际关系的积极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指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保持平和心态,是君子修养的体现。
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复习旧知识能获得新的启发,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此时可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单纯学习而不思考会令人困惑,反之只思考不学习则陷入危险。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接受快,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之为乐的人持久。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动力的层次。
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论与谁同行,都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学习优点,反思不足。
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总结:15岁立志,30岁立业,40岁明理,50岁知命,60岁通达,70岁随心所欲却仍守规矩。
总结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处世态度等多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指导,既强调内在修心(如温习、自省),也注重外在践行(如交友、处世)。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对教育、人生规划等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