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贯中西”和“博古通今”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学贯中西
基本含义 形容学问或知识体系贯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各种理论、文化与知识体系,强调跨文化、跨时代的学术造诣。
核心要素
- “贯”: 指贯通、融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整合。 - “中西”
近义词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通今博古、才华横溢、著作等身。
反义词
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二、博古通今
基本含义
形容对古代历史和现代事物都有深刻了解,知识面涵盖时间的长河,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
核心要素
- “博”: 广博、渊博,指知识量大。 - “古今”
近义词 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通今博古、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反义词
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三、两个成语的关联性
这两个成语常并列使用,共同构成对“学识渊博、学术全面”的高度概括。例如:
曹汝霖、章宗祥被评价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物,但最终走向负面结局。
四、补充说明
出处示例:
学贯中西: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博古通今:《晋书·石崇传》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这两个成语分别从“空间”(中西)和“时间”(古今)两个维度,展现了人类对知识的全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