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华为云GaussDB - 支持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兼容PostgreSQL和MySQL,具备高性能、分布式架构及高可用性,适合大规模数据处理和云原生应用。
- 缺点:非华为云环境支持有限。
阿里云PolarDB
- 兼容MySQL、PostgreSQL和Oracle,提供弹性扩展和完全托管服务,降低运维成本,适合高并发场景。
- 缺点:非阿里云生态集成较弱。
腾讯云TDSQL
- 基于MySQL协议,支持分布式事务和水平扩展,适用于金融级应用和大数据处理。
- 缺点:配置复杂度较高。
达梦数据库(DM)
- 老牌国产数据库,支持多平台互联和高效并发控制,安全性高,适用于政府、金融等领域。
人大金仓(Kingbase)
- 政府和金融行业主流选择,具备高兼容性和稳定性,支持多媒体数据类型和全文检索。
浪潮数据库(Inspur KDB)
- 在电信行业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支持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存储。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
Redis/Memcached
- 分布式内存数据库,适用于缓存、实时数据处理等场景,支持多种数据结构。
MongoDB
- 文档型数据库,适合灵活的数据模型和大规模文档存储,常用于内容管理系统。
三、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 蚂蚁集团旗下分布式数据库,支持超大规模数据存储,生态伙伴超1200家,提供公有云和专有云部署。
TiDB
- 开源分布式NewSQL数据库,支持水平扩展和强一致性,兼容MySQL协议,适用于混合事务场景。
HBase
- 基于Hadoop生态的分布式列式数据库,适合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
四、其他特色数据库
金仓数据库(Kingbase ES): 支持多模式数据处理,适用于企业级应用。 中兴通讯ZXDFS
中国数据库(ChinaDB):由CCF主导开发,支持分布式架构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总结
国产数据库在性能、兼容性和生态集成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覆盖从金融、政务到互联网的多样化场景。选择时需结合具体需求(如高并发、数据规模、云环境等)及技术成熟度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