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存在多种套路,司机需警惕以下常见手段:
一、核心诈骗套路
合同陷阱 - 虚假宣传:
平台谎称提供五险一金、月入过万等诱饵,实际合同包含霸王条款,如高额违约金、故障车收费、押金扣除等。
- 故意制造事故:通过谎称车辆故障、事故等理由,要求司机承担额外费用。
押金与扣款问题 - 以租代购风险:
部分租赁公司通过以租代购模式变相收取高额押金,且过户流程复杂,易导致车辆被扣押。
- 隐性收费:如显微镜查车、保险费用、违章罚款等,在合同外向司机收取费用。
推荐与招募骗局 - 高门槛伪装:
通过自媒体、社交群组宣传“轻松高薪”工作,实则设置严格考核标准,以违约金和保证金为名收取费用。
- 保底模式:口头承诺无门槛、0押金,但合同里规定需完成高额流水指标,未达标则视为违约。
二、运营机制中的不合理条款
流水考核与奖励机制 - 平台常设置“保底任务”(如2-3小时内完成8单),但仅奖励前6单,其余均归平台。
- 奖励金发放门槛低,且需自动跳转至平台账户,司机实际到手金额有限。
工作时间与补贴问题
- 工作日(周一至五)基本无任务,收入仅依赖出车,且平台不提供任何补贴或福利。
三、其他注意事项
资质造假风险: 部分租赁公司要求司机提供虚假驾驶证、行驶证,导致后续无法正常接单或面临处罚。 车辆性质违规
建议司机选择正规平台(如滴滴、曹操出行等),签订电子合同并保留验车记录,遇到不合理条款及时投诉。对于高收入宣传保持警惕,避免因养家压力轻信“稳定工作”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