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性
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提供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功能性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等子特性。
可靠性
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所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
可靠性包括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可靠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
易使用性
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
易使用性包括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易用性的依从性等子特性。
效率
在指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
效率包括资源特性和时间特性等子特性。
可维修性
软件在出现问题时,易于修改、更新和修复错误的能力。
可移植性
软件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和可替换性等子特性。
安全性
保护用户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能力。
安全性包括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等。
可扩展性
软件适应未来需求,易于增加新功能的能力。
可扩展性包括模块化设计等。
健壮性
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正确性
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清晰性
软件的文档和用户界面清晰明了,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经济性
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软件开发的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有效性
软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些质量要求共同构成了软件质量的评估和提升框架,帮助开发者和用户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