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软件建模是一种以业务对象为核心、平台无关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用于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抽象化业务逻辑,降低对具体平台的依赖,提高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以下是PIM建模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一、模型分层结构
计算无关模型(CIM) 位于最抽象层,描述业务实体及其关系,不依赖任何平台或技术实现。例如,定义用户、订单、产品等核心业务对象及其属性。
平台无关模型(PIM)
在CIM基础上增加通用行为和约束,支持跨平台开发。例如,定义服务接口、数据访问规则等。
平台相关模型(PSM)
针对具体平台(如Web、移动端)进行扩展,包含平台特定组件(如数据库表、界面布局)。
二、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业务建模(CIM)
通过实体-关系图(ER图)或用例图定义业务逻辑,明确系统边界和交互需求。
需求分析(PIM)
将业务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规范,定义系统功能、性能指标等。
设计(PIM)
设计系统架构、数据模型和接口规范,确保平台无关性。
编码与实现(PSM)
根据PSM开发具体平台的代码,如数据库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等。
三、关键技术与工具
UML扩展机制
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扩展机制定义ICE-PIM元模型,规范元类语法和约束,提升建模效率。
模型驱动开发工具
基于EMOF(Entity-Model-Object Framework)扩展UML,开发GMTP等辅助设计工具,实现可视化建模和代码生成。
四、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降低平台切换成本,提高代码复用性,便于团队协作。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步骤和工具,PIM建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