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软件结构图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方法:
一、绘制前的准备
明确设计目标 确定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非功能性需求,为后续设计提供方向。
选择工具
可使用专业绘图工具(如Visio、Edraw Max)或简单工具(如迅捷画图)。
二、绘制步骤
1. 确定系统边界与模块划分
输入/输出流分析: 根据数据流图(DFD)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边界,隔离出核心变换模块。 功能模块分解
2. 绘制基础结构图
连线与方向标注: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标注参数传递方向和内容。
分层表示:区分建筑图(如数据库层)、组织结构图(如部门职责)等不同类型的结构图。
3. 优化与细化
危险区域标注:识别潜在的性能瓶颈或错误风险区域,并在图中突出显示。
多视图辅助:采用“4+1”视图模型(逻辑/过程/物理/开发/测试)从不同维度描述架构。
三、关键注意事项
符号与风格 使用标准符号表示模块类型(如矩形表示类、菱形表示流程),并保持风格统一。
参数传递说明
在连线上标注参数名称、数据类型及传递规则,增强可读性。
工具辅助
利用智能绘图工具(如SmartArt)快速生成层次结构图,再手动调整细节。
四、示例场景
以教师人事卡片管理系统为例:
模块划分: 人事管理、权限控制、多条件查询等。 结构图组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绘制出反映软件层次结构、调用关系及非功能性需求的架构图。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项目复杂度调整详细程度,大型系统建议采用分层或模块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