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筛选方法
涨停板数量筛选 通过软件筛选功能,设置条件为“涨停板数量>1”或“最近N日涨停次数最多”(如1年超过7次),可快速定位热点股票。
成交量筛选
结合成交量指标,筛选出“涨停时伴随放量”(如成交量突破前期高点)的股票,增强上涨可靠性。
价格涨幅筛选
使用公式筛选涨幅超过设定阈值(如9.5%)的股票,或结合技术指标(如MACD金叉)判断涨停潜力。
二、技术分析辅助
趋势判断
结合均线系统(如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或趋势线,筛选出处于上升趋势中的涨停股。
形态与指标结合
- 早晨之星: 当股价突破前一日低点且伴随阳线时,可筛选类似形态股票。 - MACD金叉
资金流向分析 通过资金流向指标(如大智慧函数)判断主力资金是否持续流入,增强涨停真实性。
三、综合选股策略
热点板块追踪
关注政策利好或资金聚焦的板块(如AI、芯片等),优先筛选板块内涨停股。
风险控制
- 设置止损点(如跌幅5%)。
- 建议单日最多操作3-5只股票,分散风险。
动态调整
根据市场变化(如大盘调整)灵活调整筛选条件,例如大盘超跌时关注超跌反弹股。
四、注意事项
软件工具: 善用通达信的“综合选股”“自定义指标”等功能,可快速实现多条件筛选。 基本面验证
避免盲目追涨:连续涨停股可能伴随估值过高风险,需警惕“炒概念”泡沫。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化筛选涨停股,但需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并控制风险。